继续看书
在王夫人心里,宝玉只是被那些莺莺燕燕的迷了眼睛,如果正经请了先生来,想来宝玉这一两年的功夫也能下场了。
打定主意,回来便对贾政说:“老爷,如今环哥眼看着举业有望,宝玉读书还是个半吊子,也该给宝玉请个正经的先生了,环哥的老师是个翰林,也给宝玉请一个翰林做老师”。
贾政此时正在洗脚,听了王夫人的话就有些无语,对王夫人说道:“你老爷我平日里想请翰林见一面都难,哪位翰林能给一个勛贵人家的纨绔子弟做老师?休要有这些妄想”。
王夫人仍不死心,说道:“环哥怎么就能寻一个翰林做老师,不过是多给些银子罢了”。
贾政差点把一个洗脚盆踢翻,站在脚盘里说道:“趁早死了这个心思,免得让外人知道了看笑话”。
在这个时代,哪一个翰林都是泰斗级的人物,不要说给一个纨绔子弟做老师,人家给皇子当老师都不一定情愿,给皇帝做老师都够格了。
在贾政眼里,能请个春闱落第的老举人也就烧高香了,但凡科举还有望的读书人,都不会给一个勛贵人家的子弟做老师,那样会被其他读书人不齿的,以后再想走仕途这条路就是一个污点了。
王夫人还不死心,心里想着找自己的哥哥王子腾试试,如今的王子腾刚刚升任九省都检点,已是四大家族中扛鼎之人了,在王夫人的眼里,王子腾就是万能的,去求他必定行的。
打定这个主意,一夜无话,都睡了。
往后的两日,众人每日仍到荣禧堂中吃酒听戏,足足热闹了三日。穿越至今,贾环也是第一次这么放纵,怪道那些世家大族传了几代后就都是些纨绔子弟了,这种享受的生活任谁都会沉迷其中的。
有句老话叫做富不过三代,应该就是这个意思了。
不过这几日也不是全没有收获,贾环觉得与宝钗的感情好了很多,甚至他隐隐能感觉到宝钗的心意。
宴会结束后,贾环又进入了苦行僧一般的读书大业中来了,俗话说: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。
从古至今,勤奋读书都是很苦的,但只要你肯吃苦,时间也会给你丰厚的回报。
贾环按照夏言的要求,将四书中所有可能出题的地方,都列了下来,按照是每天写两篇文章,其实说白了就是刷题。
因为贾环在读书,菊香院与其他处不同,每日都是静悄悄的,因为彩云交代了,小丫鬟们平日里都不敢大声。
当初来菊香院的丫鬟都是类似于被发配来的,例如彩云、坠儿,就是王夫人不要的,才塞过来的,尤其是那两个老婆子,都是在别处被排挤,最后更是直接发配来了菊香院。
但是如今不同了,菊香院的人出去都是昂着头的,尤其是小吉祥,在哪里都能抖起来,因为她自小就跟着赵姨娘,所以别看年纪小,颇得了赵姨娘的真传,在菊香院里只服彩云,在外面更是不得了,但因为贾环的缘故,都不跟她计较。
彩云如今是心满意足了,在她心里贾环简直就是最完美的主子,性格又好,又是读书人,科考更是接连中了第一名,连几万两的体己银子都是她收着的,菊香院里面大小事务,几乎都是她一手操办的。
《红楼:穿成贾环的我成了贾府顶梁柱全文》精彩片段
在王夫人心里,宝玉只是被那些莺莺燕燕的迷了眼睛,如果正经请了先生来,想来宝玉这一两年的功夫也能下场了。
打定主意,回来便对贾政说:“老爷,如今环哥眼看着举业有望,宝玉读书还是个半吊子,也该给宝玉请个正经的先生了,环哥的老师是个翰林,也给宝玉请一个翰林做老师”。
贾政此时正在洗脚,听了王夫人的话就有些无语,对王夫人说道:“你老爷我平日里想请翰林见一面都难,哪位翰林能给一个勛贵人家的纨绔子弟做老师?休要有这些妄想”。
王夫人仍不死心,说道:“环哥怎么就能寻一个翰林做老师,不过是多给些银子罢了”。
贾政差点把一个洗脚盆踢翻,站在脚盘里说道:“趁早死了这个心思,免得让外人知道了看笑话”。
在这个时代,哪一个翰林都是泰斗级的人物,不要说给一个纨绔子弟做老师,人家给皇子当老师都不一定情愿,给皇帝做老师都够格了。
在贾政眼里,能请个春闱落第的老举人也就烧高香了,但凡科举还有望的读书人,都不会给一个勛贵人家的子弟做老师,那样会被其他读书人不齿的,以后再想走仕途这条路就是一个污点了。
王夫人还不死心,心里想着找自己的哥哥王子腾试试,如今的王子腾刚刚升任九省都检点,已是四大家族中扛鼎之人了,在王夫人的眼里,王子腾就是万能的,去求他必定行的。
打定这个主意,一夜无话,都睡了。
往后的两日,众人每日仍到荣禧堂中吃酒听戏,足足热闹了三日。穿越至今,贾环也是第一次这么放纵,怪道那些世家大族传了几代后就都是些纨绔子弟了,这种享受的生活任谁都会沉迷其中的。
有句老话叫做富不过三代,应该就是这个意思了。
不过这几日也不是全没有收获,贾环觉得与宝钗的感情好了很多,甚至他隐隐能感觉到宝钗的心意。
宴会结束后,贾环又进入了苦行僧一般的读书大业中来了,俗话说: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。
从古至今,勤奋读书都是很苦的,但只要你肯吃苦,时间也会给你丰厚的回报。
贾环按照夏言的要求,将四书中所有可能出题的地方,都列了下来,按照是每天写两篇文章,其实说白了就是刷题。
因为贾环在读书,菊香院与其他处不同,每日都是静悄悄的,因为彩云交代了,小丫鬟们平日里都不敢大声。
当初来菊香院的丫鬟都是类似于被发配来的,例如彩云、坠儿,就是王夫人不要的,才塞过来的,尤其是那两个老婆子,都是在别处被排挤,最后更是直接发配来了菊香院。
但是如今不同了,菊香院的人出去都是昂着头的,尤其是小吉祥,在哪里都能抖起来,因为她自小就跟着赵姨娘,所以别看年纪小,颇得了赵姨娘的真传,在菊香院里只服彩云,在外面更是不得了,但因为贾环的缘故,都不跟她计较。
彩云如今是心满意足了,在她心里贾环简直就是最完美的主子,性格又好,又是读书人,科考更是接连中了第一名,连几万两的体己银子都是她收着的,菊香院里面大小事务,几乎都是她一手操办的。
不等贾环和夏敬承再要说话,夏言就急急出了书房,往皇宫去了。他曾是内阁阁老,对大乾北方情况了如指掌,贾环的一些话虽然还有些稚嫩,却让他想到了很多。
夏敬承左左右右打量了一遍贾环,说道:“师弟,没看出来呀,感觉让你读书科举真是屈才了,你们贾府是武将世家,感觉你的武将天赋更高,真是个怪才”。
贾环嘿嘿笑道:“千金之子坐不垂堂,弟弟我就算从军,也要是张良那样运筹帷幄之人”,说着便昂头四十五度看向天空,颇有些无敌是多么寂寞的感觉。
逗得夏敬承哈哈大笑。
夏敬承道:“师弟,朝堂上的事情自有朝堂诸公去考虑,我们当下还是用功读书为重,此事不可再胡思乱想”。
贾环忙应下了。
中午夏敬承留贾环在家里吃饭,还是师娘下厨,贾环吃饭的时候将饭菜那是一顿夸,马屁更是不要命的拍,哄得贾环的师娘开心的不行,差不多把贾环当作是亲儿子了,搞得夏敬承都有些小吃醋了。
因为院试后贾环也要去国子监读书,夏敬承又给贾环讲了一些国子监的事情。
原来国子监共有六堂,分别是:率性堂、诚心堂、崇志堂、修道堂、正义堂、广业堂,其实就是秀才贡生和举人学生的教室。
初入学时所在的是率性堂,一般都是刚考中的秀才,诚心堂、崇志堂,可以算是资深的秀才了。修道堂一般都是举人,正义堂算是举人中较为优秀的了,夏敬承就是正义堂的学生。而广业堂是举人中的佼佼者了,一般会试可能中进士的。
在国子监的学生,每个堂又有内班、外班的区别,内班每堂有三十人,六个堂加起来就是一百八十人,这些人日常都是在国子监内住宿的,算是正规途径入学的,这些人里面大多都是精英。
而外堂的住宿是自己解决的,或在外租房子,或每日回家中。外堂每个堂共有二十五人,六个堂加起来就是一百五十人,这些人就是监生,都是些贵族子弟家里花银子捐的,这些人里面鱼龙混杂,多是不学无术之人。
夏敬承讲的很详细,这让贾环仿佛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,对国子监的读书生涯开始有些期待了。
贾环和夏敬承一直聊到傍晚,方才坐着张管家安排的马车回荣国府了。
却说,夏言到了宫中,太监忙通传了,至正皇帝在御书房见了夏言。
当初夏言是因为敢于直谏而恶了至正皇帝,故而一气之下被罢了官,皇帝心里对夏言还是有愧疚的,所以,至正皇帝仍以阁老来称呼夏言。
执政皇帝见夏言匆匆地过来,便问道:“阁老今日匆匆而来,可有事儿奏报?”
夏言忙行礼道:“臣的一个弟子叫做贾环,今日臣招他到家里,本想考考他边关之策,不曾想他的一番言论,着实让臣震惊。”
至正皇帝立刻来了兴趣,夏言为人极为稳重,从来不会无的放矢。
便说道:“能让阁老震惊的言论,快细细的说于朕听”。
夏言便将贾环上午关于北方设置九个重镇,集中优势兵力,重点布防,也就是明朝中后期九边重镇的雏形,说了出来。
现在的大乾朝,北方兵力布置相对分散,几十万大军布防在,从山海关到嘉峪关一线,几千里漫长的边境上。一旦北方北方游牧民族南下,很容易突破防线。
然后,夏言又将贾环所说的沙盘告诉了至正皇帝。
又说道:“我这个弟子当真奇怪,他对北方的山川地形极为了解,与他对谈,已经到了要如数家珍的地步,当真是怪胎”。
执政皇帝思索了一会儿,感觉贾环所说的建议很有可行性,那个所谓的沙盘也很新颖,心下便有些震撼。
贾环名义上还是自己的小舅子,今年满打满算也不过十五六岁,就算他打娘胎里开始学,也不至于到了对北方形势如数家珍的地方。
听说贾环年初时昏迷了一段时间,醒来后便性情大变,开始刻苦读书,甚至连中了案首,难道是老国公转世?
贾府的荣宁二公,曾是军中的擎天一柱,在世时,令整个北方草原闻风丧胆,这贾环到底是贾家的血脉呀,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识。
至正皇帝深深的记住了贾环,心里想着献王和赵王也就比贾环年长几岁,自己身体一天弱似一天,如果真到了大行的那一天,这个贾环也许可以留给新君。
大乾朝承平太久了,也许新君即位后,就是大争之世,东南的倭寇、北方的鞑靼、瓦剌,西北的准噶尔部,还有东北的女真,西南的土司都有些不老实了,没有一个强力的大将,真是镇不住场子。
现在,在至正皇帝心里,贾环就是镇场子的备选人物之一了,可以说,已经是简在帝心了。
当真至正皇帝的这些心理活动,夏言是不知道的,他仍然在阐述九边重镇的构想,更是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施策略,提出在大乾的北方设辽东镇、蓟州镇、宣府镇、大同镇、山西镇、延绥镇、宁夏镇、固原镇、甘肃镇九镇。
夏言道:“陛下,依微臣之见,若九边方略得以实施,我大乾北方可保数十年无忧矣”。
至正皇帝点了点头,对夏言的话表示赞同,他对这种集中优势兵力布防的策略极为满意。
“阁老说的都是老臣谋国之言,朕以为九边之方很适合北方,只是,如果要建设九座边境要塞,国库如今......实在是缺银子呀”。
夏言捏着胡须道:“陛下不必担忧,臣认为可先从宣府和大同开始建设,这两处直面北方草原,最是紧要”。
“然后再建设其余各镇,如此循序渐进,朝廷的负担还可以接受。此外,将九镇城市化,不仅用来驻军,还可以与外族展开贸易,收取关税,也可充盈国库”。
至正皇帝闻言,精神大振,这样不花钱还能赚钱的事,一直都是他喜欢干的。
便说道:“阁老所言甚善。此事就交由阁老全权负责,务必确保九边重镇方略的顺利实施。若有困难,随时向朕禀报。”
又对身边的太监道:“即刻拟旨,夏言即日入阁,授兵部尚书衔”。
随着至正皇帝重新启用夏言,标志着这套九边方略成为了大乾朝的一项国策,当然这一切与贾环没啥关系,他正在为接下来的院试做准备。
“谢陛下,臣定当不辱使命!”夏言叩头谢恩。
时隔五年,他夏言又回来了。
离开皇宫后,夏言表情凝重,他深知此次推行九边方略责任重大,如若成功,能以此再进一步,当上首辅也不一定。
但是,一旦失败,他的政治生涯也就结束了。
第二日,至正皇帝的旨意就下来了,这就像是一场地震,震撼着大乾的朝堂,无数人因为夏言的起复而弹冠相庆,也有很多人,因为夏言重新入阁,而面色铁青。
菊香院与梨香院紧挨着,宝钗知道今日是贾环搬来的日子,早早的便备下了礼物,一支胡笔,两块徽墨。
薛宝钗对薛姨妈道:“母亲,今日环兄弟搬来菊香院,以后就是邻居了,咱们少不得要去祝贺一番,方不失了礼数”。
薛姨妈道:“还是你想得周全,如今环哥不似以往,还得了老太太、二老爷看重,将来科举真考出点什么也未可知,若真是如此,贾府将来少不得要指望他,礼不能太轻薄了”。
薛宝钗回道:“是,母亲”。
宝钗与薛姨妈说完,便往菊香院去了。
却说彩云见薛宝钗进了院门,便忙上前迎接,道:“宝姑娘来了”,宝钗对彩云道:“你家三爷可在家?”
彩云道:“宝姑娘请进,三爷在东厢房读书呢,姑娘先在正房歇息,我去叫三爷”。
说着便让坠儿上茶。
贾环得知是薛宝钗来访,便放下书本往正房去了,却说这还是贾环第一次见红楼中的大女主,心里不由得有些激动。
待贾环到了正厅见到正在喝茶的宝钗,不由得有些愣神,无他,真是太美了,这红楼中“艳冠群芳”的金陵十二钗之首,果然名不虚传。
却见宝钗头上挽著漆黑油光的纂儿,蜜合色棉袄,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,葱黄绫棉裙,一色半新不旧,看去不觉奢华。
原著中描写宝钗:“唇不点而红,眉不画而翠,脸若银盆,眼如水杏。言寡语,人谓藏愚;安分随时,自云守拙;品格端方,容貌美丽,且天资聪慧,博学宏览”。
贾环忙上前见礼,道:“常听姨娘提起宝姐姐,说是天仙一般的人物,今日一见果然不虚”。
宝钗盈盈一笑,也回了礼道:“哪里能当得起姨娘的称赞,听闻环兄弟今日乔迁之喜,特来祝贺”,说着接过莺儿手中的胡笔和徽墨递给贾环。
贾环见是胡笔和徽墨,很是惊讶,原因无他,这个着实有些贵重了,国朝文人间素有“一两徽墨,一两金”的说法,反正在贾环眼里,他肯定是用不起的。
贾环忙推辞道:“宝姐姐,这太贵重了”。
宝钗道:“我在闺阁都听闻环哥的文采,所谓宝刀配英雄,这墨只有在环哥这才不会埋没了,将来若是春闱高中,这其中也有姐姐的功劳不是”。
贾环推辞不过,只得让彩云收了。
就这样,贾环开始继续与宝钗尬聊着,边心里想,以后这屋里一定要添置一些围棋之类的,来个人也好对弈一番,不至于在这里尬聊。
正巧这时彩云进来说:“三爷,二姑娘、四姑娘来了”。
说着,就听道小惜春有些奶声奶气的说到:“三哥哥,我和二姐姐来给你道喜来啦”。
贾环和宝钗忙起身将二人迎了进来。
迎春和惜春不想宝钗也在这里,忙见了礼,惜春道:“三哥,昨你说今日带我买糖葫芦的”。
贾环有点哭笑不得,只是昨天在贾母处随口跟惜春提了一句,今天居然还记着找来了。
因为菊香院在荣国府东北侧的角门处,菊香院有个小门外面通着荣宁街,于是贾环便让彩云带上两个婆子出去买糖葫芦去了。
薛宝钗见到这一幕很是惊奇,因为这个年代讲究长兄如父,所以大户人家的兄长都极为严格,根本不会像贾环这样这么宠妹妹的,一瞬间,有一些奇怪的感觉在薛宝钗的心头萦绕。
过了一会,便见小惜春带着五只糖葫芦回来了,给了贾环、薛宝钗、迎春每人一支,又给了彩云一支,自己留一只便坐在椅子上美滋滋的吃了起来。
大家见状都哭笑不得,惜春进来的时候,见她嘴角还有红色的糖块,明显是在外面吃了一支的。
大家聊了一会,气氛很不错,待到快午时了,宝钗、迎春、惜春等方才起身告别,贾环送至院门处,忽然叫住了迎春。
道:“二姐姐,以后你那边有什么难处,或有什么可恶婆子刁难。尽管来寻我”,又对惜春道:“你二姐姐面子薄,有时说不出口的,你这做妹妹的要来及时告诉你三哥”。
惜春眼珠子滴溜的转,好似在思考贾环今日为什么肯为二姐姐出头,但她素来和二姐姐亲近,便忙应道:“好的,三哥,我以后再见到有有可恶的人欺负二姐姐,就来告诉三哥”。
迎春此时已是红了眼眶,她是贾赦与妾室所生,和贾琏是同父异母的妹妹,母亲早早便没了,贾赦和贾琏从没有关心她过,给过她一丝温暖。
如今贾环却说今后要为她出头,让她如何不感动,一瞬间,贾环就像夜空中的流星,在迎春的心中高大了起来了。
待离了菊香院,宝钗便暗暗思量起来,都说传言不可信,没想到竟如此荒谬,今日见了贾环,哪有一丝传闻说的不堪,简直是个风度翩翩、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。
尤其是最后贾环对迎春的话,简直让她打开了一扇大门,世上还有如此的哥哥,她心里想,如果薛蟠有贾环一半的好,就谢天谢地了。
贾环送离了众人,便回东厢房思索起未来的计划。
贾环细细盘算着,目前他的全部身家只有20两银子,又没有其他的进项,不管是将来的科举道路,还是应付今年后的那场巨变,这都是不够。
远的暂且不说,就说眼前,自从搬进了菊香院,无一处不需要花钱的,所谓不当家,不知道柴米油盐贵。
去跟贾政或者王夫人开口他是不敢妄想了,所有贾环现在急缺一个赚钱的门路。
贾环毕竟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来的,若说赚钱的方法,他能说出很多,但是若是想出一条切合当下的赚钱路子,一时半时还真没想到。
肥皂、牙刷、玻璃、酒……都是不错选择,并且贾环也知道配方,贾环思来想去,决定还是从酿酒下手,原因无他,这个时候的酒已经普及了,大乾朝不管是文人士大夫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,饮酒之风盛行。
只是现在的酒因为提纯技术的限制,酒体浑浊不说,度数也很低,如果将现在的酒水加以提纯后售卖,想来定然可以赚的盆满钵满。
这个想好了,就是找合作的人了,这件事靠他自己肯定是办不成的。
王婆子见贾环要请王熙凤过来,心里有些惧怕起来,如今王夫人不怎么管事了,府中大小事务都是王熙凤在管理,整个荣国府上下就没有一个管家婆子、丫鬟不怕她的,想到王熙凤那雷霆手段,王婆子的腿都有些颤抖了。
他见司棋就要出门,忙上前抱住司棋的腿,说道:“姑奶奶,你就饶过我这一次吧”。
司棋刚刚已经被王婆子气坏了,本不想饶了她,奈何这时候迎春说:“他到底是我的乳母,教训一下就是了,何苦再叫凤姐姐来?”
王婆子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,一个劲的央求迎春,银川本就是心软的性子,又见王婆子哭得凄惨,便心软下来。
贾环却不是那么好忽悠的,原著中说,这个王婆子将迎春的首饰偷去赌博,并不是只有一回,欺负迎春是庶出,有性子软,每日里在迎春处像个霸王一般。
但迎春既然开了口,贾环也还是要尊重迎春的选择,便上前踩着王婆子的胸口说:“见离两日内将二姐姐的首饰还回来,以后不许你再进二姐姐的院子,如若不然,我便告到老太太那边去,拼着我这脸面,也要将你赶出去,不信的话,你可以试一试”。
王婆子见贾环戾气十足,且被一只脚踩在胸口,他哪里见过这样的架子,登时便被吓得说不出话来,只一个劲地道:“是是是”。
贾环见状,便说道:“都滚出去”,王婆子和他的儿媳妇便灰溜溜的走了。
这时,迎春和她的几个丫鬟,还有宝钗看着贾环的眼神都有些崇拜了,看来,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,有担当的男人对女人的引力还是很大的。
贾环对司棋说:“以后再有人欺负二姐姐,你只管来菊香院寻我”,司棋忙应了下来。
贾环的一席话,让迎春瞬间就泪眼婆娑,连带着宝钗看贾环的眼神都不一样了。
司棋见大家都在外面站着,便将众人引到屋里面喝茶,贾环对迎春说:“二姐姐,今天我和宝姐姐来,是想请二姐姐带着惜春后天一起去城外踏青,东西,我那边已经收拾好了,到时候来接二姐姐就好了”。
迎春听了,便说道:“都听三弟弟的”,贾环和宝钗又在迎春处坐了一会儿,二人便回去了。
今天是府试放榜的日子,贾环和上次一样,没有吃早饭吃就坐上赵国基的马车看榜去了。
等贾环到了考院门前,榜下已被堵的水泄不通,贾环和赵国基二人合力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。
贾环知道自己必定可以中榜的,就从第头开始看,没想到自己的名字就排在第一位,只见榜单上赫然写着“第一名,江宁府贾环”。
贾环瞬间就被惊喜所笼罩,没想到自己府试又中了案首,如果自己院士还是案首的话,那就能集齐“小三元”这种传说中的荣誉了。
贾环和赵国基在喜悦中又从人群中挤出来, 此时贾环心满意足,他让赵国基将马车赶到上次吃早餐的地方,跟上次一样,点了豆浆、油条和两笼包子,就着咸菜,美滋滋的吃了起来。
因为贾府上次报喜给的赏钱多,所以报喜的人看到这次府试贾环又中了,而且还是整个江宁府的第一名,想来这次赏钱更不会少,就都一窝蜂的朝贾府去了。
就在贾环同赵国基吃早餐的时候,贾府的大门前已经吹吹打打地聚集了很多报喜的人,每个人都喊着:“恭祝贾府少爷府试高中江宁府第一名”。
管事忙应了下来,对着王子腾行了一礼,就退出了书房。
贾环在客厅看着书画,正是兴起的时候,王家的管事进来说道:“三爷,老爷那边请你到书房去”。
贾环心想,自己与王子腾从没有交集,好好的怎么叫自己过去,心下有些纳闷,但也老老实实的跟着管事往王子腾的书房去了。
到了王子腾的书房,见王子腾正在看书,贾环上前行了一礼道:“给舅舅请安。”
王子腾见贾环进来,便说道:“左右不是外人,无需多礼”,说完便让贾环坐下说话。
王子腾见贾环落落大方,并无四大家族中其他年轻子弟见到自己局促不安的样子,心里不由暗暗点头。
“如今十月的院试渐渐近了,准备如何了?”王子腾问道。
贾环忙躬身回道:“外甥每日都作两篇文章,隔几日便去老师家中请教,恩师的意思,外甥的文章乡试也可一试的”。
王子腾听了心中也有几分惊讶,夏言这样的人物,当然不会无的放矢,想来贾环的文章中举也是可以的。
如今贾环才多大?今年满打满算也才十五岁,明年乡试如果一举中了,十六岁的举人,那当真罕见。
如果后年的会试也中了,王子腾都不敢想象那样的场景了。
心里想着,便说道:“近些日子里读书不可松懈,舅舅对你是有期待的。”
贾环听了王子腾如此说,忙应了下来。
王子腾又问了贾环关于他师父夏言对朝局的一些看法,又明里暗里打听夏言对在京诸王的态度。
贾环都以没有听师父提起,并不知情为由搪塞了过去。
因几个月前贾政跟贾环提过,好像王家已经开始站队了,贾环用屁股想都知道,王子腾肯定是站队赵王,他的这个决定最终也导致了四大家族的覆灭。
但贾环不能说出来,就算说了,王子腾也不会信。
贾环可以对贾政说夏言看好的其实是献王,因为贾政是自己的父亲,不会利用这个信息去参与党争,也不会背后害自己。
但王子腾就不一定了,贾环并没有利用自己穿越者的身份,给王子腾透露一些信息,鬼知道他会在背后算计什么。
王子腾见贾环滑不溜秋的,并不能从他这里套出一些关于夏言有用的信息,便说道:“去见见你舅妈”。
贾环闻言,忙行了一礼便出了王子腾的书房,马上就有一位管事过来,带着贾环去了王子腾夫人的屋子。
王子腾心里思量,这贾环性情、学识、上进心都是上佳,比宝玉、贾琏等人都好很多,在四大家族的年轻一辈中也是佼佼者,只是偏偏是夏言的弟子,这夏言他心里一时分辨不出是敌是友。
王子腾是有很大抱负的,他一心想要恢复家族荣光,所以并不难理解他会站队赵王,因为只有赵王登上大位,才会重用他这样的勋贵。
但马上王子腾又想,鸡蛋也不能只放在一个篮子里,万一将来举事失败,有贾环这一点香火情在,或许在中间也能转圜一二,也可以给家族保留一点希望,所以他很快就释然了,不再去纠结这件事。
贾环跟着王府的管事进了王子腾夫人的房中,因今日来的宾客很多,所以此时屋里莺莺燕燕的都是女眷。
贾环被一个丫鬟领到一位雍容华贵的中年妇人面前,只见这妇人端坐在上首,周身很有气场。
元春在凤藻宫中,想着贾环中案首的事情,又想到家中的几个姊妹诗赋都很好,那大观园自省亲之后,贾政等人必然是深锁院门,那样岂不是辜负了满园春色?不若让家中几个姊妹搬去园中居住。
又想着宝玉自小便和姊妹们一处长大,若姊妹们都进了园子,不让他去,怕冷落了他,需让宝玉也住进去才好。
同时,薛姨妈之女宝钗,姑妈之女黛玉也一起进园子住。
第二日一早,元春便叫了太监冯宝去荣国府传下一道谕:“命家里姊妹并黛玉、宝钗等皆去园中居住,同时宝玉也一起进园子里读书”。
贾政和王夫人接了谕令,便去荣禧堂回了贾母,又让小厮将园中各处打扫干净,便让宝玉和各位姊妹都搬进园中去了。
宝钗、探春等人听了这消息还可,宝玉听闻要跟众姐妹一起搬到园中居住,喜得一蹦三尺高,像牛皮糖一样缠着贾母,要这样要那个。
却见鸳鸯进来说:“二爷,老爷叫你过去”。
宝玉听了,瞬间被轰去魂魄,呆立当场,贾母见宝玉如此,想来是被前些日子被打怕了。
便说道:“宝玉,你且放心去,一切有我这老太婆,上次打的伤才好些,他还敢对你怎么样?无非就是让你进园子好好读书罢了”。
宝玉听贾母如此说,才一步三回头的往王夫人处去了。
这时,贾政正在房中与王夫人说话,金钏、银钏等人皆是站在屋外伺候,众丫鬟见宝玉来了,都打趣笑他。
金钏拉着宝玉说道:“今日儿可还要吃我嘴上的胭脂?”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。
银钏过来推开金钏说道:“人家心里正不自在呢,你还要打趣”。
又对宝玉说:“快进去吧,老爷这会心情还好”,宝玉见银钏如此说,便进了屋。
宝玉见屋里探春、迎春、惜春等人都在,想来是要搬进园中住,贾政和王夫人有话要交代。
宝玉便垂下手低着头说了句:“父亲、母亲”。
贾政抬头见宝玉站在面前,风神俊朗、神采飘逸,又想到前些天贾环说的话,又想着王夫人就宝玉这一个儿子,不觉心中对宝玉素日里的厌恶少了大半。
沉默半晌说道:“娘娘见你日日在外面游荡,不学无术,如今让你跟着众姐妹一起进园子读书,不可像之前荒废了,再不安分,可仔细你的皮”。
宝玉闻听,忙应道:“是,父亲”。
王夫人拉着宝玉到身边坐下,问道:“近日可好了”,宝玉道:“已经大好了”,王夫人又对宝玉吩咐一番,便让宝玉出去了。
这边宝玉和众姐妹一起进了园子,宝玉选了怡红院,便让黛玉选了紧挨的潇湘馆,宝钗选了蘅芜院,探春住了秋爽斋,迎春住了紫菱洲,李纨住了稻香村,惜春住了藕香榭,另有一位道姑妙玉住在栊翠庵。
自此,宝玉心中再无不顺意的。
宝钗这边东西已经收拾齐整了,准备搬去大观园,却想着还没有跟贾环说一声,便来了菊香院。
彩云将宝钗引进了正屋,便去东厢房叫正在温书的贾环,贾环知是宝钗来访,忙去了正屋。
进屋便笑着说道:“宝姐姐今日怎么得空过来了”。
宝钗道:“昨个娘娘传了谕旨,命姊妹们与宝玉搬去园子中住,一切已收拾齐整了,下午便搬去,故来同环兄弟说一声”。
贾环道:“姐姐住的是哪一处?”
贾母道:“环哥不让大办,如今我们只在内宅聚一聚,不叫前院的爷们,咱们热热闹闹的玩个三五日”。
又对鸳鸯说道:“派去菊香院的人去了没有?”
鸳鸯道:“派出去了,只等三爷看榜回来,就来老太太这里”。
却说贾环吃了早餐,方才悠哉悠哉回去,想着明日带着宝钗等人去城外踏青,心里不觉有些期待了。
待贾环回了菊香院,早就贾母派来蹲点的小丫头将贾环截了下来去了荣禧堂。
贾环进了屋,见满满一屋子人都看着他,贾环毫不怯场,大方的上前给贾母行了礼,说道:“老祖宗,幸得祖宗余荫保佑,孙儿此次府试侥幸中了”。
贾母听贾环说是祖宗保佑,保佑的人肯定有她的丈夫老荣国公贾代善,贾母边落泪,边道:“好孩子,这府中上下你是争气的”。
也许是思念老国公,也许是因为如今贾府孙子辈出了一个上进的人,贾母说完,便拉着贾环坐下搂在怀里哭。
众人一时间都感觉画风有些不对,宝玉这边在坐冷板凳,贾环却在贾母怀中,一个劲的夸“好孩子”。
王夫人在一旁冷眼旁观,但宝玉看了,心里五味杂陈,这本来属于他的位置,他的宠爱,如今却被另一人占了去。
凤姐等人劝了一会,贾母方才止住,王夫人忽然说:“宝玉,如今环哥府试中了案首,还不去给你三弟道喜”。
宝玉无法,只得站起来在众人的目光下对贾环说道:“恭喜三弟了”,待贾环行了一礼,便坐下了。
因贾环悄悄跟贾母说了,明日要带宝钗迎春等人去城外转转,便定下后日的酒席,又让凤姐请了一个戏班,一连办三日,剩下的钱就当给贾环的贺钱。
从贾母处回来后,贾环就开始准备第二天踏青所需要的物品,一件件整理好放在一起,又让赵国基套了三辆马车。
一辆马车放物品,另一辆马车是贾环和宝钗、迎春、惜春四个人,还有一辆马车是彩云、莺儿、司棋、入画等丫鬟的。
当惜春知道第二天贾环要带她去城外游玩,都高兴坏了,一个下午都赖在菊香院不肯走。
贾环将一切准备妥当,就等着明天出发了,这一晚上小惜春兴奋的没睡着。
第二天一早,阳光明媚,春风和煦,出去游玩,最忌讳就是坏天气了,贾环见天公作美,心下松了口气,他最担心今天下个雨啥的。
宝钗、迎春、惜春都在菊香院集合,彩云让两个婆子将游玩的各类物品都搬上了马车,又特意备了些小零食,那是贾环特意交代给惜春准备的。
然后迎春、惜春、宝钗三人上了马车,跟着的丫鬟上了另一辆马车,贾环见一切都准备妥当,便让赵国基赶着马车出发了。
贾环让赵国基选的地方是金陵东南侧,有一条河流在钟山南麓拐弯,形成了一个小湾。
这里依山傍水,风光极好,加上现在又是春天,更增加了几分韵味,赵国基赶着马车出了城,直奔钟山南麓去了。
一路上,惜春最是兴奋,一边吃着贾环给她准备的零食。一边叽叽喳喳个不停,一会又掀开马车的帘子往外面瞧,就差把头伸出去了,好奇地看着外面的一切。
不仅是惜春,除了宝钗来金陵时出过远门,迎春和惜春都是第一次出城,所以都感到既新鲜,又好玩。
贾环无法,只得挑贾环素日里喜爱的戏,点了一出《还魂》,一出《弹词》。
凤姐等人都心里想,这环老三素日里也没有与老太太听过戏,怎么知道老太太的喜好,还真是一个妙人。
王夫人见贾环点了这么两出戏,心中对贾环的警觉更甚。
贾母见贾环点的是这两出戏,顿时乐呵呵的笑起来,说道:“原来环哥也喜爱这两出戏呀”,于是拉着贾环坐在身边看起戏来。
于是众人说说笑笑,待大家所点的戏曲都唱完了,此时已经到了午时,贾母又命人在荣禧堂摆饭。
众人吃完饭,知道贾母要午休,都请了辞,各回各的院子了。
下午时分,贾母午睡起了,众人又都到了荣禧堂的院中,贾母问宝钗喜欢何戏,后又让宝钗点戏,众人见状都有些惊讶。
上午让贾环点戏众人可以解释今天是贾环中案首的贺宴,但是下午又让宝钗点,就让人有些浮想联翩了。
薛姨妈心里想,难道老太太有撮合之意?如果贾环明年秋闱能中,那就是举人的功名了,薛家一个皇商,门槛在那些清流之家眼里根本上不得台面,宝钗嫁给一个举人也不算是辱没了,况且再看老太太最近的举止,这荣国府说不得将来也有贾环一份。
薛姨妈觉得这里最大的障碍还是王夫人,她这个胞妹是一心想撮合金玉良缘。不过也没什么,宝玉她看着也喜欢,又是嫡子,左右皆可,所以也就安心看戏了。
宝钗深知贾母是年老之人,喜欢那些人多热闹些的戏,故而也学贾环一般,将素日贾母喜爱的戏说了一些,哄得贾母更是开怀大笑。
第一场宝钗点的是《西游记》中的一篇悟空三打白骨精,戏台上热热闹闹的演唱了起来,众人在台下一边看戏,一边或吃酒、或嗑瓜子、或低声说些悄悄话。
待《三打白骨精》结束,贾母又让凤姐来点,凤姐想着有王夫人、邢夫人在场,本来要推拖,但是贾母话,不敢违背,且凤姐深知贾母喜欢那些诙谐有趣的戏,便点了一出《武松打虎》,贾母登时就更高兴了。
席间,贾环又给贾母、王夫人等人敬了一圈酒。
《武松打虎》唱罢,贾母又让宝玉黛玉和众姐妹们都点了,如此待众人点的戏唱完,到晚方才散了。
贾政下衙,到了家里,知道后院在开宴,故而没有去给贾母请安,他这几日可算是扬眉吐气了,自己这个小儿子今年刚下场科考,就接连中了案首,如果十月的院试再中,就能集齐这种在史书中都会记上一笔的小三元。
即便不中,连中两个案首也是不得了的成绩了,贾政的工部员外郎是靠祖辈余荫封的,因为这个缘故,让他在工部一直有些抬不起头。
但这些日子,因为小儿子的缘故,那些靠科举取仕的官员似乎都有些接纳他了,这个对贾政来说很重要,意味着他渐渐可以融入当今势力最大、人数最多的文官群体中了。
王夫人从荣禧堂回来后,心里就在盘算,想给宝玉找个先生,如今眼看着贾环的科举之路已经走上正途了,没道理宝玉还不如贾环。
在王夫人心里,宝玉是嫡子,又含玉而生的,更是富贵至极,而贾环是什么东西?是一个低贱的庶子,是那种猥琐不堪的人。
在宝钗心里,贾环做生意的头脑可以用鬼才来形容,薛家酒铺很多布局和营销手段都是贾环设计的,乍一看好像没什么,可是运营一段时间后,效果可谓出奇的好。
所以宝钗心下就有些好奇,问道:“环兄弟,是什么生意?”
贾环说着便将怀中的图纸和配方拿出来给宝钗,宝钗接过打开一看,心下不由有些震惊,这居然是一份如何制造玻璃的方法。
宝钗按下心中的震惊,对贾环说道:“环兄弟,这玻璃制造真的可行吗?那可是玻璃,不是铁器。”
也不由宝钗不惊讶,要知道,在这个世界,玻璃就是妥妥的奢侈品,甚至还不是一般的奢侈品,就连贾府这样的豪门巨富,府上都没有几件,可见玻璃珍贵到何种地步。如果要是能批量生产,其利润怕是要远远超过酿酒的收入。
贾环对宝钗笑道:“宝姐姐,我怎么会巴巴过来寻你开心?这个法子是真的可以造出玻璃,并且还能制出不同的玻璃器物。”
又对宝钗道:“宝姐姐,如果薛家愿意合作,同上次一样,我占三成股,二嫂子还出两万两银子,也占三成股,薛家负责运营售卖,占四成股。”
这里要说明一下,贾环、凤姐、薛家的分红是要扣除薛家日常店铺、伙计和一些其他成本支出的,所以薛家这里并不亏。
宝钗道:“环兄弟,这件事事关重大,我还要与母亲商议下”。
贾环说道:“无妨,宝姐姐与姨妈商定后,给我个信就好了”,说完,很放心的将玻璃的方子给了宝钗。
宝钗见贾环将这么重要的方子就给了自己,心下也有些感动。
便说道:“我这里与母亲商议好后就去菊香院”。
贾环应了一声,便与宝钗一起出了蘅芜苑,出了大观园的角门,宝钗往梨香院去了,贾环则回了菊香院。
却说宝钗进了梨香院,薛姨妈正在给薛蟠打点行李,因薛家各省的店面需要盘点账目,薛蟠需出一趟远门。
薛姨妈见是宝钗,一面指挥着小丫头收拾,一面对宝钗说:“今日不在园中,怎么到这边来了。”
宝钗拿出贾环交给她的图纸和配方,递给薛姨妈道:“母亲,这是环兄弟刚刚交给我的,说是玻璃的制作方法,想与我家合作,还是按上次酿酒的份额”。
薛姨妈听宝钗如此说,心下也是有些震惊,她与宝钗不同,更知道玻璃的珍贵,可以说,每一件玻璃器物,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。
薛姨妈接过宝钗递过来的图纸和配方,细细地看了起来,原来,贾环的计划是建造高炉,将玻璃的主要材料融化,得到一种半固态半液态的物质,然后再利用模具,就可以将液态的玻璃塑造成不同形状的器物了。
薛姨妈心里都有些佩服贾环,真不知道他的脑子是怎么长的,怎么就能天马行空的有这样的奇思妙想?
便对宝钗说:“造玻璃这事儿,如果成了将是泼天的钱财,无论如何也要试一试,而且我看环哥的方子,也不是无的放矢”。
宝钗道:“不如让赵管家按这个法子到郊外的庄子上,找一些可靠的伙计,建一个高炉试一试。”
薛姨妈说道:“正要如此呢,说着便让身边的丫鬟去叫赵管家了。”
赵管家是薛家的老人了,自薛姨妈夫君刚管事时就跟着,在薛家已经有30多年,一直都是忠心耿耿,所以深得薛姨妈的仰仗和信任。